勇担重任,同心守“沪”——省中力量共筑“抗疫防线”


手机号码:186 1811 6135(微信同号) | QQ:4144023

   同饮一江水,同心战疫情。面对上海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4月1日深夜,由103名精锐医疗队员组成的江苏省中医院援沪医疗队方舱队紧急驰援上海。4月6日医疗队进驻浦东临港方舱医院开展医疗救治,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月。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用奉献的身影书写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医者初心,发挥中医药力量同心共筑“抗疫防线”。
冲锋在前  党旗飘扬在抗疫一线    此次援沪工作任务极其艰巨,困难重重,援沪医疗队方舱队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第一时间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以领队吴文忠为支部书记,建立起了工作的核心力量。

医疗队医疗组共有23名医生,其中19名是党员。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他们以身作则,冲锋在最艰苦、最关键的地方。根据工作安排,我院医疗队整建制负责6号楼B3-1F舱1区348张床位的诊疗任务,“老党员”吴文忠副院长多次召集医疗队领队助理兼联络员、医务处处长蒋华,医疗队医疗组组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谦等负责人开会,拟定相关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落实医疗人员培训、物资准备等进舱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多次前往方舱实地考察,沟通对接进驻方舱相关事宜,制定紧急预案,不断优化救治流程,为进舱做好各项准备。吴院长还作为江苏医疗队副队长,统筹管理南通医疗队B3-2及B3-3病区总共1000多张床位的医疗工作,担负全省医疗队中医特色防治和后勤保障等工作。 

/ 

蒋华处长身为联络员,是我院医疗队的“大管家”,负责医疗队日常工作及生活管理,同时担任江苏援沪医疗队医务部副主任、方舱巡查专家,带领专家团队保障方舱的医疗安全。三次参加抗疫的“老将”王谦主任既担任我院医疗队医疗组组长,负责统筹舱内外一切医疗工作,又要负责全省医疗队中医中药管理工作。

在他们的带领下,医疗组党员们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毫无怨言,迎难而上,遵规范、守纪律、严标准,没有条件努力创造条件,用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全面统筹、高效的执行力保证了援沪抗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迎难而上  进驻方舱开启守“沪”模式    考虑到将在短时间内收治大量患者,且病情复杂,医疗组在开舱前就将所在病区进行了细分,根据不同情况分为高危区、家庭区、普通区以及缓冲协调区。按照男单女双的模式划分,保证收治病人顺利运转。同时设计了医疗人员分工点位图,每个点位都明确到人,明确职责,保障医护团队高效运转。

4月6日下午2点,接到进舱通知,领队吴文忠副院长、医疗组组长王谦主任、护理组组长段培蓓主任带领6名医生队员和27名护理队员紧急从驻地出发,以最快速度抵达临港方舱医院。进舱后,队员们仔细检查准备开舱前的各项工作,做好接收前准备工作,5点左右开始接收第一位隔离人员。

/

当班的医疗小组组长蔡蕊副主任中医师在急诊一线工作十多年,临床经验丰富,他带领肿瘤科主治中医师吴存恩等队员在入口处预检分诊,负责将普通患者、高危患者以及有潜在风险的患者及时识别出来,其他队员辨证施治发放省中医院特色制剂芪参固表颗粒、中药香囊等,将隔离人员引导至相应区域。仅用了一个半小时,就完成286名患者的分诊和收治工作。随后蔡蕊带领队员陈晨、徐奚如、吴存恩、徐杰、朱伯谦第一时间对病人进行仔细的病情评估,并配合护士对患者进行宣教、信息录入等。队员们克服疲劳,迅速适应诊疗流程,严格感染控制,投入大量接诊病人的工作中去,超负荷工作超过6小时。经过全体医护人员通力协作,入舱第二天病区348张床位即全部收满。

/

  为了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医疗组安排徐顺娟副主任中医师负责协调病区病人救治转诊、统计中药使用情况等事宜以及参加江苏医疗队总值班外,其余19名医生负责进舱值班。他们共分为6个班次,每4小时轮班,采取分类和分层的方式进行巡诊:早上6-10点完成对重点人群的查房和开医嘱,保证他们第一时间拿到药;10-14点主要完成普通人群的巡查和预出院人群的筛选,并开立预出院的医嘱;14-18点负责完善所有住院患者的病历;18-次日6点负责收治病人以及处理突发事件。除此以外,还要完成心理疏导、完善报表,配合护士共同完成核酸采集、物资发放等其他工作。虽然任务繁重,但队员们不畏辛劳,全力以赴守护方舱患者的健康。
火眼金睛   迅速甄别转运高危患者    方舱中的患者大多数是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虽然病情相对较轻,但是队员们没有丝毫松懈。每一组医生接班后会都对所有病人进行巡视,详细了解每个病人的病情变化,监测每一个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入院时有症状、年龄大于60岁、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重点关注。

4月8日早上8点半左右,当班医疗小组吴存恩、徐杰、朱伯谦对舱里高危患者进行重点查房,发现一名患者出现发热、腹痛伴恶心呕吐,立即对病人进行了仔细查体,随即予以相应治疗,情况暂时好转。后续接班的医疗队员始终密切关注。晚上10点,患者再次腹痛明显,邓正明副主任中医师根据查体结果判断患者为急性胆囊炎发作,且已经出现了急腹症的体征。为防止病情恶化,组长黄洋给予患者补液、解痉、口服抗菌素等对症治疗。然而由于舱内检查手段不全,治疗措施有限,后续医疗队接力救治,患者病情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在大家不懈地努力下,终于在第二天凌晨1:40成功将患者护送至120急救车转运往定点医院就诊。

/

   4月15日凌晨5点,又有一名患者突发腹痛,当班的陈晨副主任中医师对病人进行了仔细查体,在排除妇科及泌尿系统问题后重点考虑患者为阑尾炎发作,医疗组立即汇报医疗总值班及转运专班,随后接班的何海浪主任带领医疗组将患者及时转至定点医院。

除了及时处理高危患者,对于普通患者的不适,医疗队员们也不曾掉以轻心。期间,有患者反映自己有腹泻症状,这是新冠患者中十分常见,但赵越副主任中医师没有简单地按照腹泻处理。他详细询问了患者病史,原来这位患者患有糖尿病,考虑是药物引起的腹泻,及时调整了用药,患者的症状果然得到了改善。

/

方媛主治医师在查房时,发现有位年轻小伙说胃疼,吃两颗胃药就能好,但她仔细查看后发现小伙疼的位置似乎不是胃,眼睑还有些肿,她赶紧给小伙量了血压、血糖,血压高达170/120mmHg,血糖控制得也很不好,原来是没有及时服药、休息不好所致。在开立控制血压、血糖药物,给予耳埋降压后,小伙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中医抗疫  用心守护患者健康

为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中的独特优势,医疗队进驻方舱医院后有序开展中医药救治工作,助力患者康复。查房过程中,医疗组队员们会为患者进行望闻问切,根据四诊结果结合患者主诉症状,辨证运用芪参固表颗粒、防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理气安神颗粒等药物。不少患者刚开始对中医存有怀疑和抵触的情绪,服用中药后不适症状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患者主动到工作站要求继续服用中药,甚至出现了排队领药的场景。方舱医院的其他医疗队也纷纷找来,想给他们的病人也全面使用中医药治疗。

/

   针对临港方舱患者中普遍存在焦虑、失眠、乏力、疲劳、食欲不振等问题,医疗组加强中医外治疗法优势的发挥,和护理队员一道为患者宣教人体穴位的分布定位及主治功效,根据患者的症状,教导患者选取相应穴位自行按压。刘成勇等队员配合护理组制了中医康复视频,内容包括穴位按摩、八邪操、经络敲打等中医外治疗法,并将视频内容生成二维码,张贴在病区的各个角落,方便患者根据各自情况有针对性的练习。有部分患者存在紧张焦虑心理,医生会耐心为患者解答疑问,指导患者放松心情,保障充分的休息,更有利于加速转阴康复。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医药在抗疫中的作用,结合临港方舱医院隔离点收治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经江苏省援沪医疗队专家组及江苏省中医院新冠肺炎专家组研讨,制定了《临港方舱隔离点江苏省援沪医疗队奥密克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治疗方案(试行版)》,并在全省援沪医疗队接管的病区内进行推广使用,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

   鉴于舱内部分患者存在失眠、昼夜节律紊乱等睡眠问题,在领队吴文忠副院长指示下,医疗组积极与医院后方沟通协调,组织针灸康复科、神经内科相关专家线上坐诊,为方舱患者提供线上线下全方位的诊疗服务,深受舱内患者的欢迎。
   尽管身处抗疫最前线,面临巨大风险和挑战,但队员们义无反顾奋战在抗疫最前线:尽管女儿刚满月,先后多次参加抗疫工作的主治医师冯凡超还是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援沪工作;方舱里不分昼夜的忙碌,让主治中医师黄洋忘记了自己的生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与所有医疗队员并肩作战、同心抗疫,早日战胜疫情;副主任中医师丁峣由于长时间戴口罩觉得胸闷气短,偶有恶心,自己默默休息一会,缓过来又继续投入工作;舱内有很多血压偏高或者高血压基础病患者,副主任中医师宁澄不厌其烦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患者解疑答惑;主治医师朱伯谦主动提出先让同组其他队员休息,自己继续连轴倒夜班;由于舱内床位较多,副主任医师徐祥涛在开具电子病历系统中没有的药物时,都会另外手写一份医嘱交给护士执行,以确保舱内患者用药安全、准确;为了让舱内的队友能早点出来休息,主治医师徐杰在确保符合感控要求的前提下,总是尽量加快点速度,争取第一个进舱,先去交接班;裴颖皓主治医师每个班次都会细心筛查病人数据,整理成表格,第一时间把最准确的数据发给指挥部;主治医师张秋池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在精准用药的同时也会耐心安抚患者;作为组里最年轻的医生,主治中医师方晶遇到患者不适,会守在患者床边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不断安抚患者紧张的情绪……
   疫魔无情,人间有爱,这些“最美逆行者”逆风而行,迎难而上,用最勇敢的坚守、最温暖的守护为抗击疫情奉献一份中医力量。

手机号码:186 1811 6135(微信同号) | QQ:4144023

加微信: 186 1811 6135